营养失调,即营养生活与消化功能两大系统之间的协同失调。
营养生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系统,即在身体“消化系统”的功能基础上,以食物营养的获得和摄取为目的之生存活动的系统整体。
当人的消化系统六大功能出现异常改变时,比如手术切除了部分器官,疾病病情导致部分器官功能障碍和丧失,药物对某些功能的造成的遏制等,此时,消化—吸收—蠕动排空—肠屏障—肠免疫—肠道微生态等六大功能之一或多项联动性的发生严重功能障碍或残障,此时,营养生活系统必须及时的根据这些动态变化做出动态调适,反之,则会出现“两大系统”各行其事的系统失调,即营养(生活)失调。

围手术期的营养失调,尤其是消化外科围手术期营养失调,往往是非常严重的要命问题,具备营养失调的概念知识,具备【营养失调】——生活系统问题(最常见的生活方式病因之一)诊断学知识,诊疗学知识,是产生正确诊疗认识的医学素质基础,很多人包括大部分临床医务人员,这些营养生活系统知识和生活问题诊断和诊疗学知识都严重不足,由此产生的认识错误、价值感错误、诊疗行为错误等,形成了负向的医学行为环境,对围手术期营养失调的动态精准诊疗,极为不利。
结论:
围手术期营养失调,是最常见的生活方式病因之一,生活方式病因大名鼎鼎,可惜营养失调却鲜为人知,更不用说动态精准的“P问题-t时段-E原因-S表现”诊断报告了。

【营养失调】动态精准诊断报告示例:
【P:消化外科围手术期营养失调】
(问题是什么,CFB健康问题分类术语)
t:术后第一个月(动态诊断的时段性)
E:(系统性机制和原因)
主观层:
知识缺乏-认识不足/错误认识-对问题进行诊疗的态度消极—对诊疗服务接受障碍/自助诊疗的主动健康行为建立障碍。
客观层:
营养生活系统与消化系统功能残障的协同协调“知识教育和行为宣教”缺乏,营养失调发生后的健康问题诊疗服务提供缺失。
S(系统性因果规律的事实表现)
1)食物和营养素摄入—超过消化吸收功能的最大负荷,导致未消化的整蛋白和大分子营养物质大量堆积于大肠,引发肠道负营养的一些列损伤。
2)超负荷摄入导致的无效摄入率过高,形成有效摄入量不足,引发机体营养负平衡和分解代谢。
3)营养失调早早出现,却迟迟无法发现,即便被告知,也缺乏进行诊断报告的进一步行为,即早发现早诊断主观障碍现象。
4)临床服务中,缺乏对营养失调的诊断技术和服务,更缺乏对患者进行自助诊疗这一“生活方式病因”问题的主动健康服务。
5)营养失调长期存在,伴随患者全病程,却始终得不到规范化的诊疗循环服务,由此造成客观事实上的营养失调失控现象,最终导致营养相关不良结局。